泊头推动“理论自习室”向乡村延伸
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动能 泊头推动“理论自习室”向乡村延伸 本报讯(记者 孙健 通讯员 尚宇杰)天刚擦黑,泊头市四营乡灌河村的村“两室”便渐渐热闹起来,党员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的“理论自习室”,一边研读,一边做笔记。村党支部书记赵静告诉记者,今年9月,他们村建起了村级“理论自习室”,村党支部成员和全村党员按时学习,并结合所学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 这是泊头市在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自习室”基础上,分级建立党员干部“理论自习室”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泊头所有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全部建立了党员干部“理论自习室”。同时,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挑选1到2个有条件的村(社区),率先建立党员“理论自习室”示范点。目前,已有15个村(社区)建成。 基层党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基层党员干部的总体水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和后劲。着眼于此,泊头将“理论自习室”的触角延伸至村和社区。泊头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通过固定学习场所的集中学习、研讨,首先要让基层党员干部吃透国家大政方针,找准发展方向。同时,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责任感、荣誉感,汇聚向心力和正能量,真正‘富’起自己的脑袋,及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动能,鼓起广大基层群众的口袋。”考虑到基层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繁忙和务工务农的实际需要,村级“理论自习室”没有约束具体学习时间,而是在保证学时的基础上实现机动学习。同时,“理论自习室”还对有需求的村民敞开大门,让他们可以借助这个阵地了解、学习国家大政方针。 学通弄懂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通为基础,弄懂为依托,关键落脚点还在于做实。灌河村原本是个落后的贫困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静告诉记者,今后两年他们村将依托建成的160个温室大棚,打造草莓、樱桃等采摘园,建设小剧场、民俗馆,构筑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这些发展思路的迸发,源于党员干部利用“理论自习室”对十九大相关精神的深入研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政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农村发展的希望。”赵静说,“理论自习室”激发了大家谋划村庄发展的积极性,每过一段时间,党员们就聚到一起,畅谈学习体会,为村庄发展把脉支招,一条条农村发展妙计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诞生。 在富镇,广大基层党员已经把到“理论自习室”学习看做一种时尚。孟屯村支部成员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努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全村今后发展中。“在引导基层群众大力发展汽车装具、网络销售等产业的同时,我们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涵盖生态观光、瓜果采摘、餐饮服务的休闲旅游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刚表示,随着不断将学习动力转化为工作成果,村庄正逐渐向着“班子强、村庄美、村民富、民心齐”的快车道驶进。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自习室”作用,一些乡镇把机关“理论自习室”向村干部开放,村“两委”班子成员可随时前来学习。郝村镇组织委员张磊既从事基层组织工作,又负责所包郝村镇中心片区8个村的相关事务管理工作。“理论自习室”的建立和受众的拓展,让他看到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提升。 “十九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16次‘农村’,释放出很多发展‘红利’。”张磊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片区的西郝村去年初开始谋划新农村建设,但因起步晚、吃不准国家政策,一期仅规划建设了4栋新民居。通过这段时间在“理论自习室”的学习和与乡镇干部的沟通交流,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发看到了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重视。如今,他计划逐步将试点在全村推开,让村民全部住上新楼房。还要将统筹出的土地全部流转建立合作社,让农民们既领股金,又领薪金。 泊头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在全市657个村庄逐步全面推开“理论自习室”,让更多的基层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基层群众谋福祉。 |
关键词:泊头,理论自习室,乡村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