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狮城新闻

盐碱地涌动新希望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韩学敏
2024-05-11 10:55:34
分享:

  初夏时节,生机勃勃。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麦田里,满眼青绿,小麦长势喜人,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意义。”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更为沧州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一年来,沧州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广袤的盐碱地上涌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希望。

  ■ 做优种子“芯片”

  5月8日,记者来到沧州临港渤捷种业有限公司的旱碱麦繁种田,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相关负责人郭楠面对眼前这片麦田感慨地说:“看,这片麦子长势多好。如果不是本地人,你能想到它们扎根的是一方盐碱地吗?”

  好地长好麦,这似乎是“常理”。但在这块土地,只能逆势而为。

  盐碱的土地、偏少的降水、较低的产量,长期困扰沧州东部农业生产。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科技人员不断开展良种选育,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等多个品种。其中,“捷麦19”作为目前旱碱麦项目主要种植品种,在沧州运东、天津南部和山东北部的盐碱地区备受欢迎。

  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培育“适地”种子的故事也在反复上演。走进试验站,一片片麦田映入眼帘。“这是耐盐鉴定池,里面种植的都是正在选育试验的旱碱麦新品种,有近40种。”试验站站长孙宏勇说。

  历经农技人员反复选种与改良,目前沧州市已优选育成抗盐碱作物“冀麦32”“捷麦19”“捷麦20”“沧麦6002”“沧麦6003”等一批旱碱麦品种,新审定“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新培育的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这些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良种不但在沧州广泛种植,还落户天津和山东的盐碱地,年推广播种面积200多万亩。

  今年2月,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落户沧州,为进一步汇聚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沧州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注入新动能。

  ■ 科技赋能小麦种植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盐碱地麦田,地头新增了一座农业“四情”监测站。“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看数据。”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局长聂晶告诉记者,利用这些设备,就能实时监测虫情、墒情、苗情、灾情。

  盐碱地里配适高科技,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近年来,随着沧州不断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其中:广挖水渠,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引地表水对盐田进行“冲洗”;采用化学、生物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成效在渐进式显现。

  “一年种小麦、玉米两季粮食,每季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说起盐碱地治理的成效和潜力,与盐碱地“缠斗”30多年的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玉鹏深有感触。

  同时,科技人员还不断探索将“农机+农艺”技术融入盐碱地治理之中:对盐碱地重施有机肥,每年秋冬季,增加麦田的镇压次数,起到保墒、提墒作用;开发微垄覆膜侧播保墒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在盐碱地种植苜蓿、黑麦草等聚盐植物,把盐“吃”进聚盐植物体内,带走部分土壤中的盐分……新尝试层出不穷,让人耳目一新。

  目前,沧州市已完成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200余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154.7万亩,种植面积扩大54%,目前普遍长势良好。

  ■ “花样”产品延伸产业链

  向盐碱地要食物,还要向特色农业要效益。

  “以前,面花是节庆食品,如今走上了百姓日常生活餐桌。”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级面点师孙建军说,他将面花发展成了文创产业,研发了“十二生肖”等系列面花,年出货量上万套。

  不仅如此,孙建军紧跟市场潮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对旱碱麦面粉进行深加工,推出了多种创新型面花美食,深受客户青睐。

  积极发展深加工,是延伸盐碱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沧州市级以上旱碱麦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随着旱碱麦产业链不断延伸,过去农家传统蒸制的面食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如今,面花馒头成了沧州的又一个特色产品,除在当地商超进行售卖,还大量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透露,产业链条的延长,助推当地旱碱麦附加值提升了40%左右,“每斤小麦能多卖0.15元、每斤面粉多卖1元到2元,一个馒头能比过去多卖1元。”

  不仅如此,沧州市还根据盐碱地不同类型特点和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发展旱碱麦、瓜果、蔬菜种植以及渔业养殖等盐碱地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促进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

  新的希望,每天都在这片土地上生发。端着刚出锅的面花,孙建军一边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一边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记者 韩学敏)

关键词:黄骅市,旱碱麦,现代化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