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东光“双向承诺”催生项目建设加速度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孙健
2020-12-09 11:37:11
分享:

  12月6日,走进东光经济开发区仟晟纸箱机械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工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土建、钢结构安装等施工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项目负责人高建峰说:“这个项目总投资2.6亿元,建成后年产纸箱机械设备40台套,可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随着‘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扎实推进,作为项目方,我们也加班加点地赶工期,确保项目12月底前试生产。”

  这是东光县以“双向承诺”机制催生项目建设加速度的生动写照。随着“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深入推进,东光县积极拓展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思路,并将作风教育贯穿工作始终,进而探索出“企业承诺投资搞建设,政府承诺协调做服务”的“双向承诺”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工工业项目267个,总投资207亿元。其中,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108个,总投资58亿元,提前完成全年新开工100个工业项目的既定目标。

  “‘双向承诺’机制的出发点,是要打造政府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激情与干劲。”东光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机制将土地、资金、审批、信息等政府服务和投资强度、纳税强度、科技投入、劳动力招收等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与企业的信用契约,充分调动了政企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解用地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企合作共赢。

  建立“双向承诺”机制,出发点是让项目建设成为加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以来,东光县借助成功申请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有利契机,引进了北京乔木森家具、上海勇周、兆阳包装等一批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雄县外迁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体量、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均可圈可点。而这恰恰得益于“双向承诺”机制的推行。

  “项目建设,用地是个大难题。通过‘双向承诺’,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200万元,纳税强度每年不低于每亩10万元,确保一般项目一年内竣工投产。对当年度不能按承诺书约定纳税强度实现纳税的,差额部分由项目建设单位在县教育基金账户予以补足。”东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投资商和政府双方的权利、义务,杜绝了囤地圈地现象,确保土地真正供给那些符合项目投资要求并具备投资能力的企业。同时,在监督、督查的反向作用下,提高了项目建设速度,促进了项目建设良性循环。

  良好的园区环境和务实的工作举措,是推进项目建设落地落实的有力保障。围绕打造政企合作共赢新局面,东光县一方面整合资金要素,着力改善项目投资硬环境,筹措债券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内及连通道路、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项目入园基础;另一方面,真正把政府服务经济发展寓于项目建设之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打消企业投资顾虑,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双向承诺’,把政府工作与项目建设绑定在一起,通过正面激励和共同约束,推动各部门形成抓经济上项目的工作合力。”东光县发改局副主任科员李保兴说,全县已竣工的145个项目,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全县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心和服务。东光县行政审批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探索项目初审联审制度,科学筛选助推项目落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项目初审,对所有项目都进行考察、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提交县联审会议进行再次审核,主要对企业投资主体的纳税情况、项目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确定该项目是否可以落户。同时,创新审批方式,探索“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模式,在办理土地手续过程中,并联推进规划、环评、安评、施工许可证等环节,企业报建审批手续由180天压缩至39天,推动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139户,创造了“东光速度”,按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快进键”。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以务实的举措,让企业尝到‘甜头’,享受更多获得感。”东光县审批局副主任科员任建军说,东光还创新集中办公会机制、现场办公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让党员干部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在给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研究解决问题,主动破解难题,加快项目建设。

  “东光以作风教育为契机,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县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浓厚氛围。”东光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细化服务,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真正打通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记者 孙健 通讯员 马俊杰 东宣)

关键词:东光,项目建设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