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免费教爱好者学手工鞋制作。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李娜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董辉 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李娜)鞋底整齐的纹路、鞋帮栩栩如生的虎头、彩线制成五颜六色的虎眉……一双双纯手工制作的虎头鞋以及各种精致的婴儿绣花鞋、手工勾织的毛线鞋等,令人称赞不已。这些手工鞋都出自黄骅市市民王建平的一双巧手。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的老手艺和老手工艺品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而出于对手工技艺的热爱,四十多年来,王建平一直为人们免费制作宝宝鞋。她说,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宝宝穿上自己做的手工鞋,让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下去。
四十多年的热爱,乐此不疲
今年62岁的王建平,从小就喜欢针线活儿,小时候就时常帮着大人缝缝补补。20岁时,王建平在老家滕庄子镇东道安村的一家缝纫厂工作。那时候,每天踩着缝纫机做衣服,在她看来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特别喜欢听缝纫机工作的声音,看着一件件衣服在自己手里做出来,特别有成就感。”王建平说。
结婚后,王建平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做衣服、宝宝鞋等。“我家两个孩子从小都是穿我做的衣服、鞋子。当时流行什么衣服、鞋子的样式,我就买布料研究着做。”王建平笑着说,这些年来,自己对于手工技艺越来越“上瘾”,每天就喜欢在家里“捣鼓”这些。只要一拿起针线,她就跟“着了魔”似的,不吃饭,不睡觉,就得一口气把它做出来才行。
“这虎头鞋虽然是给小孩子穿的,但它几乎把传统绣花鞋的工艺流程、制作技艺和不同的处理技巧都包含了。”王建平说,从纳鞋底、做鞋帮,到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算是基本完成。剩下就是装饰,仅虎头上就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然后扎上虎须,缝上尾巴,才算大功告成。
王建平说,手工做鞋是一个慢活、细活。常常有什么烦恼事,一针一线就能把人的心慢慢抚平下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王建平育有一儿一女,他们从小就是穿着王建平亲手制作的手工鞋长大的。如今,家里的孙子、外孙也都一直穿着她制作的手工鞋。四十多年来,王建平对于手工技艺始终保持着一份深深的热爱,只要有空,她就拿起针线做鞋子。看着自己制作出的一双双精美的宝宝鞋,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开心。
送出手工鞋,满载快乐
“你看,这几双宝宝鞋是我刚做好的,这两天就准备送人了。” 由于现在市面上纯手工制作的宝宝鞋很少见,王建平手工制作的宝宝鞋便成为了亲朋好友的“心头好”,经常会接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宝宝鞋订单”。只要一有空,她就会抓紧时间赶制出来。
根据宝宝的性别、年龄,王建平会设计出不同的款式和颜色。“手工做的布鞋吸汗、透气,穿上还舒服,所以大家都乐意找我来帮忙给家里的宝宝做鞋子穿。”做一双宝宝鞋,首先需要画样子,根据样子裁剪布料,然后用缝纫机将裁剪好的布料一点点地缝制起来做成鞋帮。“鞋底制作也是画好鞋样再裁剪,做鞋底要先做堂底,堂底就是鞋底上面那层,堂底做好后就包边。鞋底是接触地面那层,做法和做堂底一样,但要比堂底厚一些,最后再将它们合在一起……”王建平介绍道。
王建平做的宝宝鞋除了穿着舒适以外,每双鞋子还都有她精心勾织的各种小动物图案,样子精美、新颖,深受亲朋好友青睐。几年前,她又在网上看教程,学习钩织宝宝鞋。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绒线,在她的巧手下不停翻转,勾勒出小青蛙、小金鱼、小兔子等各种有趣的图案。“这种毛线宝宝鞋特别适合小宝宝,保暖又舒适。”
虽然手工制作宝宝鞋程序有些繁琐,但是每每看到亲朋好友家的宝宝们穿上自己制作的鞋子,她总会非常开心。“做鞋子虽然累,只要孩子们穿着舒服、好看,我就特别有成就感。”王建平的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王建平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手工鞋。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李娜 摄
小车库里“传艺”,分享传承
“第一圈:环形起针,在线圈里3个辫子针做起立针,然后钩5个长针,抽紧线头,与立的3辫子针做引拔针连接……”在王建平家的车库里,她正在给几个邻居讲解小兔子宝宝鞋的钩针方法。20余平的车库里,缝纫机、手工桌、毛线、剪刀、钩针等工具一应俱全。只要一有时间,王建平就会在车库里教大家手工技艺,这间车库也成了大家向她学习的“取经室”。
“我之前和建平学习做手工编织包,她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别提多有耐心了。”刘淑环是王建平的邻居,一直和她学做手工制作,从最初简单的手工编织包,到现在钩织毛线宝宝鞋。“我刚开始学钩织鞋子,希望能够有一天也能像建平一样,做出一双漂亮的小鞋子。”
像刘淑环这样和王建平学习手工技艺的人还有很多,王建平都会耐心地从最基本的手工知识教起,教会了一项,再教下一项,直到完全教会为止。在王建平的带动下,很多人也对手工技艺产生了兴趣,只要一有时间,就愿意带着制作材料,来到“取经室”和她一块学习制作。
看着“取经室”里络绎不绝前来学习的人们,王建平感到十分欣慰。她说,虽然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手工制作这项传统技艺不能失传。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教会越来越多的人,更好地把手工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