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本网动态

燕赵丰碑|走进冀中烈士陵园 追忆冀中抗战故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段永亮
2020-09-09 17:00:00
分享:

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九月,秋高气爽,位于沧州河间市曙光西路的冀中烈士陵园内,11米高的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在苍碧不谢的青松和枝叶婆娑的杨柳陪衬下,陵园显得格外肃穆庄严。

  日前,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冀中烈士陵园入选。冀中烈士陵园占地面积40亩,园内有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冀中无名烈士墓各一处、著名烈士纪念碑12通,冀中革命烈士墓260座。

  走进冀中烈士陵园,正门迎面为陵园的广场,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广场南面。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馆内有橱窗展线65延米。从土地革命时期、八年抗战到三年解放战争,系统地展现了冀中军民为了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在京南大地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历史。馆内展线上陈列着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300件,珍贵图片400张,书籍600余本,冀中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镌刻着团以上烈士98名,营以上烈士254名,著名烈士展牌50幅。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就壮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纪念馆内有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为常德善司令员雕塑的大理石塑像。

王国平烈士抄写的学习用书。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常德善司令员原籍山东省峄县,家境贫苦,1929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贺龙元帅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排长、连长、警卫队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39年1月常德善来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冀中三分区和八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粉碎日寇“大扫荡”战斗中,在肃宁县薛村一带遭到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重重包围,虽然指挥部队拚力厮杀,终因寡不敌众,身中27弹壮烈牺牲,惨无人道的日伪军还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河间南城楼上示众。常德善牺牲时,年仅30岁。

  冀中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数先烈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前赴后继、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血与火的凯歌。1993年6月7日,在杨成武、吕正操、罗玉川等革命前辈的深切关怀下,民政部下达了将1956年始建的河间市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的批复。廖汉生、孙毅、黄新廷、杨秀山、吕正操等曾在冀中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题写了园名、馆名、碑名、无名烈士墓墓名。1999年4月5日清明节冀中烈士陵园纪念馆开馆。据冀中烈士陵园主任于金盼介绍,自1999年4月5日纪念馆开馆以来,前来瞻仰的有学生、干部群众等每年7至10万人次。在校学生、机关干部多次在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组织入团入党宣誓。

  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一张张见证历史、情景再现的红色照片,一件件历史悠久、布满沧桑的红色文物,令人震撼。如今,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河间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就了今天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画卷。

关键词:烈士,抗战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