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教育新闻

学了小语种如何在工作中化作大优势?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郭艳艳
2018-09-27 15:20:34
分享:

  小语种虽然“火”了,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刚需”的整体需求规模仍不稳定,其就业局限性依然存在。

  正视小语种的就业局限

  学习小语种的海归就业时,存在哪些局限?

  最大的局限,仍来自于语言专业学生自身的“通病”——只会外语。小语种语言的应用范围虽然很广,工作岗位渐多,但许多语言专业学生并不能立刻上手。

  “除了语言,其它都不会。如果以后从事的工作跟语言无关,我基本上算是一个废人。”谈及自身发展的局限,中山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谢军笑着说。对此,在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学习意大利语言和文化专业的郝睿认为,就传统就业领域而言,纯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的选择仍很有限。“就业方向主要就是小语种教师、翻译等工作。有的朋友回国想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但能选的职位特别少。”

  德国海德堡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和英美文学专业的王辛佳认为,如果在以小语种为母语的国家就业,则学习小语种的外国学生和当地人相比,并没有语言优势。“比如,对于我们文科生尤其是学语言的学生来说,在德国的就业选择就比较少。”

  那回到国内就业,总有优势吧?王辛佳接着分析说,除了传统选择,比如去高校当教师或进入培训机构当教师之外,对小语种有“刚需”的大企业其实尚未形成需求的规模效应。所以回国就业时,语言能力并不能完全转化为人才优势。“以在华德企为例,在上海,全球知名的德国制造业企业能够提供的职位中,很少对德语水平有硬性规定。所以单纯的语言类专业毕业生在国内选择工作时,还是十分受限的。”

  学习西班牙语专业的象象(化名)的看法也相似。他认为国内对于西班牙语的人才需求量“太小”,而学习该语种的学生人数却在增加,这也成为相关工作岗位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小高(化名)目前在一个中德合作的“2+2”留学项目学习。她先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两年,如今在德国雷根斯堡继续学业。她也认为,从目前就业形势来看,小语种人才不像以前那样稀缺了。她的判断是,得要学习“更冷门小语种”才会避开竞争,握有优势。

  精益求精,发挥专业优势

  面对这些局限,小语种专业的学子该如何发挥独特优势?结合自身经历,王辛佳认为,小语种毕业生在就业时,最大的优势还是在“语言”上。

  “我在德国找工作时发现,企业招聘文科学生时,很大程度上考察的就是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对于在德国找工作、专业就业面并不是很广的毕业生来说,德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王辛佳说,“在国内亦是如此。目前中德两国合作已经走上快车道,我认为德语在中国会越来越受重视。德企对于员工的德语水平要求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王辛佳认为,“假如德语通行度越来越高,国内市场在未来会需要较多非常专业的口译、笔译人才。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英语、法语之外,已经公开招聘德语会议口译专业教师,计划开设德语语种。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郝睿的判断是,小语种专业的优势在于“个人的语言水平”。“水平一般的人,在就业时谈不上具有什么优势。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基础扎实、口语表达地道十分重要。”

  许多语言专业的学子在接受采访时候一致认为,语言运用能力是基本功,也应该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地方。所以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应该打好基础,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上多下功夫,把一门语言学精学细。

  “如果以后要从事翻译工作,那最好持续读下去,学习不要间断。因为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对专业基础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象象说道,“其实,除非以后从事的工作完全与语言无关,否则大家都要努力迎合当代交往需要,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说话地道”很重要。小高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在国内学习的德语,只能算“教科书式”语言。她打比方说:“国内学习的德语就像是标准普通话,没有错,大家也都能听懂;德国人在交流时使用的就像方言,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说法,而这些说法在国内课堂上很少能够学到。”

  “用普通话表达没有错,但是外国人听起来会觉得怪怪的,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这么用,只会在书面表达中使用。”

  郝睿在意大利读硕士的时候,同班有来自国内意大利语本科毕业的同学。她发现,这些同学在词汇量和语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口语不够地道。“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郝睿说道。

  毕业于阿拉伯语专业的杨盾认为,学习小语种的人,也需要同时学好英语。“无论跟哪个国家的人做生意,英语都很重要。虽然在制定商业合同的时候,会准备英语和阿拉伯语两种文本,但如果产生纠纷,却要以那份英语的合同为准。”

关键词:小语种,工作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