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武术·沧州

招招致胜 源于内家通臂的“十四拳”

来源: 今日渤海  作者:
2018-06-12 11:17:26
分享:

  我出身武术世家,爷爷、父亲都是习武的,而且在当地也较有一定影响,受祖辈熏陶,我也爱上了武术。从此,武术成为我人生中快乐的一部分。

  读小学时,曾是沧州市体校武术队员,教练刘洪昌(天津人);后拜原沧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查滑拳名家胡云祥先生(已故)为师,系统学习查滑门拳械兼习其它门派拳械;今年又拜一位新师父,名叫姜万宏。

  姜师父65岁,中等身材,肤色稍黑,浓眉大眼,可以看得出,年轻时是个英俊小伙。师父爱好钓鱼。后来听说,他哪是在钓鱼呀,是在那琢磨武术。他酷爱并精研武术,继承和传承了一门罕见武功。他注重武德,不图名利,默默无闻,虽文化不高,但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对武学体会颇深。

  记得我初次与师父相识,是在1999年春天的一个礼拜日上午,地点在沧州胜利公园。当时,我和另一个朋友正带着人在胜利公园练武,我和大家一起刚刚练完拳,余兴未消时,就听旁边长廊里有人叫我说说话,我不知何意,就走了过去,寒暄客套之后,话入正题,这人讲起了武学,开场白是达摩老祖的一段话,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他说道:“一管短秤,一呵便了,丁做长秤,六十四卦,花拳绣腿,一路短打,左手轻,脚快,捉摸不定。”然后就逐句给我解释,我一听,感到此人有来头。随后我俩切磋走圈对练,他让我练了一些基本功,可就这么点基本功,我练不好,从前没见过。我练过十几年功夫,练过的拳种也不少,心里纳闷,我练武从未费过这么大劲,这东西这么难吗?心里不服,我不可能笨到这样吧,可事实如此,此艺确实不好练。我心里产生了挑战自我的念头,我就不信我练不好。之后旁边的一位了解此人功夫的朋友说,以前别人登门拜师求艺,他都不教,如果有缘的话,你要是跟他学,可能他会教你。我说那好,我就跟他接触接触。在我们接触过程当中,我就问,今后我怎样称呼老师呢,他说,关键是心里有,叫什么无所谓,叫二哥就行(他在家中行二)。

  古人云:理境原无尽,端由结蚁诚,三年不窥园,壹志并神凝。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有时引入胜,工欲罢不能。时习加绳勉。日上自蒸蒸,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太空。

  讲拳理、讲拳经,秤、喂、领、打,内、外结合。跟着他可就练了起来。这一接触可好,越学越难,越学越累,越学越深奥,也感觉越学越有趣。这可真是一阵淸来,一阵迷,连环阖辟赖撕提,理经三味才方亮,灵境一片是玻璃。之后,这一学就是十五年。对这套功夫也多了深入的理解。打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要懂得拳理必须通晓兵法,不知兵法则难通拳理。人的身体就犹如一个战斗单位,可以用兵法来指导自己的技艺发挥,兵法运用得当与否,关系到战斗胜负,拳不在多,惟在熟,即合理运用十四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古人云:阴阳相合天地惊能刮风,能下雨,阴阳谐和的自然之道,天得此道则清,地得此道则安,人得此道则明智,万事各得其道,则万事无所不成。不求胜人神行机缘而人莫能胜之者,其源则清,清则技与道合,此一阴一阳,道也。

  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身、脚似钻,猫扑、虎蹿、猴闪、鹰翻,旋踝转腿,旋腰转脊,旋腕转膀,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身动脚腿随,三尖自可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行于手指,上提下坠,中速练,惟妙只在呼吸间。臂如绳、拳如锤,落如鞭。柔中遇刚,刚中遇柔,刚柔相济,运化无方。武最难得是功,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自己打自己是真功,真正的武乃强身健体,不能带伤,不能破一点皮,四肢能迎八面力,是帆能顶八面风,打拳打的胆泼气壮,首捷眼快,人不得窥视其方,我独能运其技。

  看似特别简单,其实一练起来,则不然,感觉很难很难,习武过程中,我也曾打过退堂鼓,起过不练了的念头,总感觉自己不行,不是这块料,实在太难了,每一个动作要求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不间断,不准停。感觉与拳术套路性的东西迥然不同。我总在问自己,也时不时的问师父,我行吗?我能练成吗?最后还是师父给我充分肯定,你能行,能练成。是他的鼓励,才坚定了我的信心。跟他练了十年后,我才知道,此拳是大脑支配四至八节十二拳,加头和口,共十四拳的发挥。以太极、形意、八卦为原理,上中下三盘合一,以通臂为主(任何门派均需打通两臂),自然自力、活然自气。通臂加八卦,挂出四肢八节十二拳,中直八刚十二柔,柔到极致,无意成刚。无固定套路,任意行,随意发挥。打、拿、摔即可合,又可分。我这才明白,难怪当初觉着这么不好练呢。从开始一点点学习到现在整整十五年,师父这才认了我,2013年4月份正式成为他的弟子,作为他的十四拳传人。以前教我,均以兄弟相称。兄弟可以打,而且敢出手,师徒则不然。想起以前练功对打时,他只接我手头,不还手,干挨打,我曾将师父打得遍体鳞伤,他不说,我也不知道,他谁也不告诉,无意中,若不是转天我到他家去,亲眼见到,我还蒙在鼓里,沉迷于练功之中呢。见面时,我还问二哥,怎么弄的这么多伤?青一块,紫一块,都肿了。就这样还不告诉我呢。别人提起,看你给打的。一想可不是吗,正是我打在他身上的那些部位,二哥说,以后练出来,掐住手头,收放自如,就成了。我这才明白二哥的良苦用心。为了将我培养出来,不惜牺牲自己,受如此重的伤。试想,那个师父让徒弟这样打呀!这样的人能不值得你一辈子去尊敬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却不知怎样来报答师父。打心底里感激、佩服,感谢师父传授武功。我一生遇到这样的师父,真是三生有幸。虽然他从不提钱的事,但花多少钱我也愿意、我也高兴,更要让师父高兴。

  这期间我曾问起二哥,十四拳名称是你起的吗?他说:不,是我和好友,天津任秀峰之义子程(陈)东起,(练合一通臂)二人在中年时期切磋比试武艺后,经研究,二人共同起的名称。当问到传承时,二哥说,听周老师(天津人)讲:“历代传承,至战乱年代,最多只记得二至三代人,也无记录。唯留有一句话,知道师父是谁,能记得师爷就不错了,多了也记不过来,一代一代往下传就是了。但祖师爷要牢记,那就是张三丰(峰)。我们练的是通臂。练法、用法都有,你独得此功,行走江湖时,跟谁都不准提起师傅的名字”。当问到为何不将它发扬光大,却寻到我,将此艺只传于我个人时。他说,需物色合适人选,一生只传一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足矣!另一方面,周老师和沧州你们这族(回族)的人有过交情(巧合,二哥讲起老师过去的故事得知,周井芳与我爷爷马少良很有可能在民间艺术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中有过交往),这才找到了你。

  我想,作为师父,培养一名弟子是多么不容易啊!仿佛我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

  (本文作者为十四拳传人、沧州八大门派掌门人之一)

关键词:责任编辑:龚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