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沧州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沧州频道 >> 教育新闻

钟焦平:莫以想象的完美教育放大内心焦虑

长城网 作者: 2016-11-14 14:53: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将“减负”作为教改的重要目标提出来,但学生的实际负担似乎并未减轻多少,导致睡眠不足影响到孩子的发育成长,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焦虑之一,进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对教育的评价。对此应该怎么看?

  焦虑来自压力。学校减下来的负担,为什么又被家长给加上了?为什么从校内转向了家庭和社会?根本原因是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向教育传导,最终都落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身上。以社会学的眼光来看,社会落差越大,这种传导就会越直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都较大,社会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大,这个客观现实没有人能够在短期内改变。而教育被视为提高个体的社会竞争能力、改变阶层地位最为现实有效的选择,作为家长,当然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孩子的教育,会用更多的精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多数家庭必然的选择。因此,适度的教育焦虑,是正常的社会焦虑现象,既然有压力,就会有焦虑,一点焦虑感都没有,那是难以企及的理想状态。

  现今的教育焦虑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被部分地解读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负面评价,又所为何来呢?事实上,现在无论是一些媒体,还是部分家长,在评价中国教育现状的时候,常以理想中的完美教育为参照,最典型的参照就是想象中的欧美教育,常见的对比就是说人家的教育环境如何宽松,课堂气氛如何人性化娱乐化,课程设计如何科学合理,人家的孩子压力小,等等。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教育总体上确实比我们领先,但也并非事事处处每个细节都比我们好,如果视之为完美的教育,并以之为标准过于苛刻地评价我们的教育,那结果只能是,基于社会竞争压力的适度教育焦虑,被夸大变形为完美教育想象之下的千般悲情和万般无奈,进而把过度的焦虑归罪于中国教育的不完美。这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充满自卑感的病态社会心理在教育认知和评价中的折射。

  那么,欧美国家的教育真的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种理想状态吗?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否真的像国内很多人羡慕的那般轻松快乐?当中国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美国家长和孩子的状态如何呢?9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说,像美国这样教育发达的国家,也并非都是我们一些人想象的“快乐教育”。美国家长也和中国家长一样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公立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家长们为择校而搬家的情况十分常见,也有类似中国的“学区房”现象;美国学校考试也很多,学生要拔尖一样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考试与成绩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也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美国教育界也在反思,通过州统考、制定教学大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数等等。这篇报道破除了我们一些人对国外完美教育的迷信,有利于理性认识中国的教育现状。

  如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才能减少家长的教育焦虑?当然,学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通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尽量不把学校和教师的分内工作通过学生分摊到家长身上,以此来减少家长的压力和焦虑,以更高的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更高要求。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一定会做得更好。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媒体,对教育焦虑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才有可能真正减缓这种焦虑感。

  中国教育并不完美,对教育有批评有建议,有某些负面评价,都是正常的。但用想象的完美教育佐证内心的焦虑,并把这种焦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利多还是弊多,值得每一个家长严肃地自我审视。(钟焦平)

来源: 人民网

关键词:完美,教育,内心

责任编辑: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