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沧州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网评

“语文”改“国文”就能提升文化认同感吗?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6-03-09 12:28: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文脉延续民族的繁荣昌盛。继去年提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议案后,全国人大代表、阳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腾蛟今年提交的议案是《将中小学“语文”课改为“国文”课,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国民“心田”》。(人民网3月9日)

  “语文”与“国文”一字之差,差距究竟有多大?林腾蛟代表提出将“语文”课改为“国文”课,这一点笔者并不完全赞同。或许,“国文”听起来确实有点中国的“味道”,但是仅仅靠改掉一门课的称谓就能提升文化认同感吗?在我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提升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植入国民心田,这没有错,但是如果单纯想通过“改头换面”这种方式来改变深层次的东西,恐怕不能奏效。

  提升文化认同感,可以在语文课中加入国学内容。我们之所以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应用,适当加入国学也是可以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国学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学道理,有必要为国人学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中适当加入国学知识传授,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开设专门的国学课,安排专业国学老师授课,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一部分。这些都是可以的,没必要改名称,那样也不一定会起到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确实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忽视“端午节”、“七夕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缘何会出现这种局面,难道国人天生就“崇洋媚外”?我想,这和我们思想上不重视有很大关系。在西方文化侵入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要从孩子抓起,要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并不缺少文化,也不缺乏节日,我们欠缺的是重视和保护,还有创新。传统文化要在保留其精髓的前提下增加创新成分,只有创新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才能保持其活力和生机。

  那么,“语文”是否改为“国文”还暂无定论,也无需过分关注。我们要的不是“换汤不换药”式的“门面装饰”,而是真正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的“良方”。(作者:徐冉)

  

关键词:教育,国学,语文,差距

责任编辑:张冲